东南大学古建班系列专访之九
| 招商动态 |2016-11-28
引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东南大学和国家文物局合作,在建筑系中开办了四届古建筑保护干部专修班,共招收来自十四个省、市、自治区的50余名学员。古建班成员毕业后,回到各自岗位,多年来为中国的古建筑保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明年将是开班的30周年,为整理古建班历年来所取得的成果,特开辟对相关成员进行访谈的系列专栏。
工作访谈照(左为查群)
访谈者:朱光亚、龚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以下简称ZGY/GK)
受访者:查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所副所长,以下简称CQ)
访谈时间:2016年10月30日下午
CQ:欢迎朱老师、龚老师来访,先带大家参观下所里的环境吧。我们这个所是全院最大的所,有30多人,如加上外聘的能达到四、五十人的样子。分成了建筑、大遗址与规划、石窟与壁画和国际工程四个部门,主要的工作是做保护工程、保护规划和遗址公园规划。保护工程中又分为古建筑维修、壁画、土遗址、石窟寺、微生物、彩画等专业,但大多数还是在做文物本体的保护。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是两年前刚从我们所分出去的。
(大家边聊边参观浏览走道两侧挂着的各种方案)
CQ:院里有一个更大的发展趋势,就是做援外工程。最早的援外项目是援柬(柬埔寨吴哥窟),已做完了周萨神庙和茶胶寺,接下来要做柏威夏寺。另外三个援外工程分别是援蒙、援乌和援尼。蒙古的项目是一座砖塔的维修,该塔在戈壁滩上已倾斜得岌岌可危,我们用3D激光扫描的方法把它测量后,自己搭窑烧砖把它给修好了。在乌兹别克斯坦是维修希瓦古城中两座损坏比较严重的建筑——清真寺、经学院。尼泊尔大地震后,我们在做加德满都最有名的九层神庙的修缮。但援外项目不属于我分管的内容,只是援乌的活我管了前期的三个月。
GK:这类项目是你们自己去争取的还是上级主管部门委托的呢?
CQ:都是国家文物局下派,它和国家的大方针是一致的。像援乌项目就和“一带一路”紧密相关,其实在我们介入前社科院考古所早就在那里开展工作了。做这些工程难度也是蛮大的,不光是文化上的差异、语言上的沟通,就是一些设备带出去也有很多困难,譬如无人机、电池等都不能空运,需找能承担运输的口岸车载出去。航拍能不能飞?勘测时能不能挖掘、钻探?施工时能不能搭脚手架,都需要和当地充分地沟通。
文研院援助柬埔寨吴哥项目的展板
文研院援助蒙古项目的展板
文研院援助乌兹别克斯坦项目的展板
文研院援助尼泊尔项目的展板
(参观结束大家回到办公室坐定)
GK:好了,开始谈谈你自己做的一些项目吧。
CQ:我是99年来到单位的,刚来就参加了“渤海国保护规划”和“三峡大昌古镇搬迁”两个项目,因生孩子没有做完。2001年随院里参加了西藏二期维修项目,作为院里为数不多可做规划的人配合清华大学做了布达拉下面的雪城规划,同年我还做了八达岭外的望京寺复原设计,现已建起来了。
2002年开始做徐州龟山汉墓保护规划,现在想来,那个规划最有意思的部分是在朱老师的“火眼金睛”下,保存下了大孤山这个重要的环境景点。记得规划过程中,朱老师曾对我说过:中国古代许多建筑,无论是阳宅或是阴宅,它的选址都是很有特点的。循着这条思路分析龟山汉墓地形时发现,它所在的龟山其实是由大孤山、小孤山等五座山所围绕着的一座山。当时所在地的九里区人大已经通过了一个炸掉大孤山,招商引资一个亿的项目,在我们向区市汇报保护规划的最后,我放了朱老师在龟山上拍的一张大孤山夕阳西下的照片,希望他们能保留这个重要的环境景点。规划通过半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当地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