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县千斤乡:挖掘民间文化 打造文化艺术之乡
| 招商动态 |2016-06-27
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新县千斤乡,乡内现有: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历史久远的寺庙道观,战争年代的革命遗迹,秀美传奇的名胜古迹,还有一直在本地流行活跃的民间文艺、古庙会等,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千斤乡艺术之乡一大特点。
千斤乡位于新县西北部,省道S339线纵穿全境。全乡总面积96.5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257个村民组,总人口3.6万人,是全县农业人口第一大乡。先后荣获河南省文化先进乡、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南省文明村镇、河南省先进文化站荣誉称号。
近年来,千斤乡围绕“打造文化大乡、经济强乡和商贸中心集镇”目标定位,坚持文化兴乡战略,突出文化引领作用,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繁荣群众性文化生活,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通过不断整合文化资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间文化艺术,壮大特色文化产业,使千斤乡群众性文化工作一步步取得可喜成绩。通过不断加大投入,整合社会力量,建成了文化中心阵地、文化活动广场,扶持了文艺队伍发展,探索了市场服务体系,文化软实力得到明显增强。
资源市场化。千斤乡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有凌云寺、乌马潭、九里十八寨、王洼古银杏群等多处生态自然景观,发掘培育民间艺人200余人、搜集整理皮影戏剧目60多种,地灯戏、花鼓戏200多曲,民歌100多首。近年来,该乡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开发生态旅游,通过大力宣传,采取“政府投资、社会筹资、能人助资、招商引资”等途径,加强景点开发建设,推动旅游产业提升,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与河南八方集团签订了旅游国际名乡运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品牌,积极打造中国·大别山生态养生第一村旅游品牌。创作歌曲《千斤乡的故事》、《美丽乡村唱新歌》。积极培育壮大杨摆柳地灯戏品牌,邀请县电视台对杨摆柳地灯戏进行了专题拍摄,在新县电视台常年专栏播放,叫响地灯戏品牌,该团常年在豫鄂赣广大城乡演出,每年演出达200余场,深受广大农民朋友喜爱。
阵地自觉化。千斤乡每年都拿出一定资金投入文化建设,通过加强阵地建设,农民群众走进了农家书屋,远离了邪教,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共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了乡文化站、文化广场和古戏台,组织实施了“一个道德文化礼堂、两个文化广场、三条精品道德文化街”建设,建成了农耕文化展厅,收集各种农耕文化实物100余件。完成了千斤文化广场、戴湾文化广场的升级改造,完成了文化墙建造,教育功德墙正在完善中。在翼德街、启后街等街面上布展了110个经典图文灯箱、200多个道德文化宣传牌。投资200多万元,完成了19个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8个村远程教育网安装工程,建成大吴湾、南金等7个村级文化大院。
产业组织化。积极动员各方面社会力量,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借助各种教育平台,实现激励相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全乡形成以党委、政府领导,分管领导牵头,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的大宣传格局。成立民间文化协会,加强对民间文化队伍的整合管理,探索建立“群众为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表演”的平台。统筹武装、团委、妇联等各部门资源,建立主题式文化产品展示平台。利用千斤乡资源、区位优势,建立百场电影进村组等“送文化下乡”平台,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精神食粮”。邀请县电视台、县摄影家协会常年定期对千斤戴湾美丽乡村、杨高山古银杏群、凌云寺生态风光等进行报道宣传。东方今报开设11个专期版面,深度报道千斤乡社区新村、乡村文化、人文教育、生态旅游、精神文明、特色产业等建设工作。信阳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对千斤乡美丽乡村和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报道。
抚往追昔,千斤乡党委政府一直注重打造千斤精神,提出“一诺千斤、诚信千斤”的主题思想理念,号召争做明礼诚信、务实奋进的千斤人。如今的千斤乡也正以“能担千斤担,不挑九百九”的“千斤精神”、奋发有为,主动作为,为实现文明千斤、实力千斤、美丽千斤的目标而奋斗。一个充满活力、更具实力、富有魅力的文明富足千斤正展现在世人面前。